Friday, April 30, 2010
Thursday, April 29, 2010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Tuesday, April 27, 2010
一般破解區域防守21大缺失與解決之道(
By Kevin Ho @ facebook
業餘籃球5對5,包括大學、高國中等,對破解區域防守常見14種缺失,依次是站原地不動、站防守者旁邊、站禁區毫無作用、空手走位過快、處於難以接球或毫無威脅位置、空手走位不看球、想要切傳、想要一槍斃命傳球、往沒有威脅地區走位、每人都迎向球、空檔不敢出聲、責怪隊友不傳球、不知用各式傳球、在禁區停球等討論。
一、站原地不動:進攻時一直站在原地是,多數業餘球員缺失;有些球員是不知道怎麼走位,所以才一直站在原地;有些球員是不清楚他自己沒有空檔卻,還「癡癡的」等隊友傳球給他;有些人是「自卑」的自以為是,然後不要去接球攻擊;有些人是一箱情願的站在原地,他在「等」隊友出手攻擊。以上等等都不是適當的「站」;也因為如此,在破解區域防守要領上,才有一句「不要在原地超過3秒鐘,而且走往沒有人去、且有威脅的地方」的走位原則。
二、站防守者旁邊:很多業餘球員除了前述站原地不動外,還特別喜歡站在「防守者旁邊」,他的理由部分和前述相仿,也有理由是說,想準備「卡位」搶籃板球;殊不知,彼時隊友只進行傳導伺機攻擊,並還沒有必要到,他要去「準備」卡位的動作。勤於走位、走到空檔區,讓防守者「疲於奔命」是改善這項缺失的首要關鍵;其次,分佈在區域防守空隙上(place the players in the zone gaps),則是改善這缺失的重要觀念。
三、在禁區站立毫無作用:許多業餘籃球選手在比賽過程,總喜歡「待」在禁區裡頭,他的理由是:不會投外線,所以待在此以期功能;還有是,他不擅於運球切入,所以只好待在禁區裡頭,看有沒有辦法搶垃圾籃板球。從牽制或者要去策應主打內外組合(insideout)等功能來說,假如都沒辦法達成、且又因為你進攻者「待」在禁區那裡,以致持球隊友會產生壅塞、而不便運球切入討論;空手進攻球員待在禁區這個僅有的、準備搶籃板球的功能似乎有待檢討。很明確要做什麼,例如居中牽制或策應,甚至和隊友打內外組合等,是克服此弊端要點;其次角色分工是解決辦法之一,為此,才有所謂內線球員與外圍球員之分。
四、空手走位速度過快:在空手走位過程,由於不瞭解所謂禁區「3秒鐘」的違例規則;所以,經過禁區瞬間出現空檔了,卻因為走位過快而快速的離開,以致失去有利契機,也是一般業餘球員時而可見的缺失。解決要點有四,一是,說明禁區3秒鐘規則的計數,那是1001、1002、1003這樣的3秒鐘,不是123這麼快的3秒鐘;其次告知,你要稍做停留,讓你的隊友「有時間」傳球給你;第三是,空手走位在經過防守者瞬間,要稍做停留、觀察有沒有獲得空檔機會;最後是,走位有沒有空檔自己要知道,不要做「白工」的空手走位,這就浪費體力了。
五、處於難以接球或無威脅位置:有許多球員打球、走位遇到空檔瞬間,總單方面思考,此時防守者沒注意到我,我有空檔,隊友為什麼不傳球給我?殊不知,隊友或許是傳球能力不佳、視野不足、他持球時位置不當等等,因而沒有傳球給空檔進攻球員,這是無可厚非。此時,你儘管出現空檔,你還必須多做考量隊友會不會失誤與,體恤隊友能力與苦衷等;尤其對手在佈置區域防守時,那是五個人頭、十隻手或者其他因素等干擾。所以,假如空檔了,隊友沒有傳球,告知他、體恤他。再者,無意義的走位到中圈附近等,走到毫無威脅的區域是另一種缺失;漫無目標走位、只想要接獲傳球是這種缺失的關鍵。因此,教育再教育,走到沒有人、卻可以馬上做接球投籃的地方,是首要觀念;其次,多做走後門也是要點。
六、空手走位不看球:很多業餘球員在空手走位時候,總一箱情願認為「我現在要做什麼」;因此,就算走位過程出現極大空檔,卻因為他要做什麼而不知道空檔,因而失去機會。例如他只想要去做掩護,眼睛不看球、專心的走位要去掩護;殊不知,走位瞬間卻因故而出現空檔,可是就因為他「沒看到球」,進而失去有利契機。解決方有有三,一是告誡、凡是空手走位,眼睛一定要「看球」;其次走位也可以走走停停,這是要用眼睛、觀察有沒有機會獲得空檔而接球攻擊;三是,就算要用眼睛不看球去做假動作,也要用「眼睛餘光」看球,並有所準備要接球攻擊。
七、運球想要做切傳:這部分其實包括業餘好手,如大學甲一級或高中甲一級選手都會擁有的「錯誤」觀念;他們總認為,區域防守看似對手眾多,尋求空檔不易,所以,讓我運球切入吸引防守後,再將球傳導給空檔的隊友。殊不知,運球技巧不佳、缺乏保護球技術、運球切入過程,對手在那裡都不知道,加上區域防守有如叢林林立、壅塞的地方;於是,掉球、被撥掉球等失誤問題屢見不鮮的發生了。解決方法是,教育球員破解區域防守時,最好在運球切入後,頂多只能「運二次球」這樣概念;其次是,打簡單一些,最好只利用防守者趨前(close out)對球施壓瞬間,做火車相閃、運一次球過人後,就出手攻擊、就將球傳導而出,這樣簡單的進攻概念;最後建議是,沒有充分的訓練,多用傳切、少用切傳。
八、原地運球想要一槍斃命傳球:很多選手打球總是一箱情願的思考說:我運球「等」隊友走位到空檔區,然後傳出一槍斃命的球給隊友,大部分都擁有這樣可笑、成功一定在我的錯誤觀念;所以,當球傳導到他那裡,就看見他眼睛注視著隊友,然後不斷原地運球,變成大家都在看他原地運球。解決這問題有四,一是告知,凡事、成功不必在我;二是多傳球、少運球;三是,3秒鐘沒機會就需要將球傳導出去,避免所有對手都「注意你」了,這將讓你的隊友失去很多機會;最後建議是「分享籃球(share the ball)」。
九、往沒有威脅區域走位:許多選手總擔心對手的阻絕(deny),被對方抄截傳球;於是,總往「安全」、沒有被抄截危機的地區走位,是常見缺點問題。解決這問題,建議空手走位者是「有所為」的走位;那不是漫無目的、也不是毫無威脅的走位,甚至於是往對手身邊這樣毫無意識的走位等等。空手走位要領是,往沒有人去的地方、而且是可以馬上做出接球攻擊的地方,那裡才是「理想」的走位地區。
十、每個人都趨向球走位:每人都想接球攻擊,是多數業餘球員的缺失;從教練學討論,缺乏角色分工、不能各盡其職、缺乏技戰術指導等是,這個問題發生的關鍵。因此,很多時候建議先行分配角色與任務,是此時要點;否則很多球員爭著要球,卻不知扮演牽制或掩護工作,或者不知扮演內線球員與外圍球員這樣的分工,球隊進攻的運作就難以圓滿完成了。其次,把握每次進攻的團隊運作戰術方向,諸如以2號、4號球員為主,主打內外組合(inside out),或者以3號、5號球員為主,主打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等等,也是解決這問題經常發生的關鍵;最後是和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的指導一樣,儘量鼓勵選手多做走後門(backdoor),這樣的走位威脅最大。
十一、空檔不敢出聲提醒隊友:有許多人打球,活似「小偷」;空檔出現,卻因為擔心被對手發現,因而在那裡「乾著急」,伸手、跺腳、氣的滿身汗可想而知。解決之道,一是,教育球員,告訴球員說:就是因為隊友能力不及,所以,才沒辦法去打職籃;他假如可以隨時發現你的空檔,他早就不當你的隊友囉。其次,叫出聲來,協助你的隊友;就算被對手發現、及時貼身防守也沒關係。因為防守者這一貼身,其他隊友就有可能出現空檔;三是請他激勵隊友,在練習運球時候「不要看球」。
十二、責怪隊友不傳球:隊友沒看到他的空檔,讓他等了老半天;為此,埋怨隊友不傳球給他。殊不知,許多業餘籃球選手,他不是不傳球給隊友,有很多時候是他「沒看到」隊友空檔,或者,他在彼時,因為位置或能力問題而不敢傳球;此時解決辦法是,有空檔的人要伸手做要球目標,或者大聲叫出來,甚至在事過境遷後,還要去提醒隊友等,提醒他下一次不要再犯,是解決問題的要領。
十三、不懂得利用各式傳球技巧:許多業餘球員打球,尤其面對密密麻麻的區域防守時候,總誤認為,對手不會「伸手攔截」;因此,比賽中直線傳球、雙手水平傳球等,就這般傳了出去。結果簡單可知,球被抄截、球被撥掉、球沒辦法傳導到隊友手上是時而可見;解決辦法一是,多教育球員利用地板傳球或高吊傳球;二是告訴球員要有敵情觀念;三是要告誡持球者,對手在那裡要知道,不可將對手當作隱形人。
十四、一箱情願在禁區收球:許多業餘籃球選手,總在習慣半場3對3比賽裡,運球急停再投籃,或者運球到禁區裡急停後,做投籃假動作再投籃等;殊不知,在全場5對5對打裡,尤其是對手採取區域防守裡,你運球到禁區急停,然後想要利用半場對打的思維處理球。結果,總在左、右、前、後都有防守者情況,這急停、收球、想要投籃,就變成危機四伏了;解決辦法有三,一是告誡球員,不能隨意收球;二是告誡球員,全場比賽中是儘量不要在禁區裡收球;三是告誡球員,非投籃或傳球時機不能收球。
以下為HoopChina網友「貓鐳」所加註,筆者稍做修改與補充。
十五、判斷不出聯防還是非聯防,或者是什麼類型聯防:這是關鍵,任何球員如果看出那時聯防都必須大聲提醒隊友,然後由控球後衛作出正確的進攻戰術指示;即使在5對5鬥牛不計算進攻時間的業餘球賽,每一次進攻時間都是倉促和寶貴的,破解不同的聯防,有完全不同的佈陣方式,即使同一種聯防也有完全不同的幾套戰術,這是必須瞭解的。要瞭解防守陣式,請單一箭頭做空手走位到對邊,另一箭頭輪轉出來,如此,即可瞭解對方防守類型。
十 六、過於機械地按照教科書的方法破聯防,沒有找到正確起手節奏,但一有空當就死板地倉促出手:對任何人來說,有空檔必出手是初學者的判斷;可是,傳接球質 量、射手當時的信心和球感、對方的壓迫程度、收球時機等都是影響投籃節奏的關鍵。除非在進攻權限時間即將用盡情況下,不然任何一次沒節奏的出手投籃,哪怕 面前空無一人、而且在進距離的射程內皆然,那都很難投進的;沒經驗的破聯防者經常犯這種錯誤,在沒有節奏的情況下,按照教科書的說法盲目出手。解決之道 是,教育球員有「責任感」的出手攻擊。
十七、進攻不得手時,沒有衝搶籃板:2- 3和2-1-2聯防的優點都是保護籃板和減少防守方的犯規;如果你進攻方讓別人(防守)打出預期效果,也就是你進攻方沒有安排衝搶進攻籃板球的球員,因而 讓對方輕易奪取防守籃板球,那麼,後悔的就是你自己。解決之道,教育球員因人、事、時、地、物來衝搶進攻籃板球,不要讓防守方輕鬆打球;適當的佈陣,包括 搶籃板球與預防快攻,這就是防守是由進攻開始的意思。
十八、過於依賴傳球搞定對手,不敢或者忽略自己應該有時突破:雖說破聯防需要更多傳導,但對某些聯防沒人突破還是不行;比如破2- 3聯防的45度後衛,和破解3-2或者2-1-2時的底線內線,突破上籃或者分球取決於實際情況;但完全不敢突絕對是錯誤。當對方防守緊,或者自己傳球質 量不高,或者接球者投籃把握不高時,利用補位的進攻輪轉作假動作,然後反方向切入是一種很好的突破方式,當然伴隨下來的是分球還是上籃就看你的實際情況 了。解決之道,就是教育球員,打球要隨時雍有三種威脅(triple threat),一是投籃威脅,二是傳球威脅,三是運球切入威脅,千萬不能只有單一威脅。
十九、過於盲目地突破:沒有在運球前,先想到自己突破的後果和大概的效果;任何開始運球都應該有目的,這無論對進攻盯人還是聯防,都是需要去遵守的原則。解決之道是教育球員,運球目的與時機要掌握,並且要瞭解自己所長,以及懂得解讀防守。
二十、起手不堅決:破2- 3時的兩個45度外線、破3-2時的空切後的底角邊線、破2-1-2及2-3時的罰球線中蜂,其實都有相應的短時間,但必須堅決出手投籃的機會,如果不按 實際情況找人傳球,讓該位置球員攻擊是會貽誤戰機的。聯防的起手空檔時間是很短的,而且該投時不投很可能會影響全隊信心和氣勢,隊友間也產生不信任感,該 投不投、最後搞到有人要倉促投籃,更影響進攻籃板的判斷。有責任感投籃,勇於承擔、不要永遠做個配角等的教育是解決之道。
二一、不要等到對手佈陣妥當再進行攻擊:不管怎麼說,如果全隊破聯防默契不佳,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對方打出聯防、加強快攻,這也就是快打戰術(earlyoffense)的「初衷」,也是孫子兵法裡的攻其不備菁華。
業餘籃球5對5,包括大學、高國中等,對破解區域防守常見14種缺失,依次是站原地不動、站防守者旁邊、站禁區毫無作用、空手走位過快、處於難以接球或毫無威脅位置、空手走位不看球、想要切傳、想要一槍斃命傳球、往沒有威脅地區走位、每人都迎向球、空檔不敢出聲、責怪隊友不傳球、不知用各式傳球、在禁區停球等討論。
一、站原地不動:進攻時一直站在原地是,多數業餘球員缺失;有些球員是不知道怎麼走位,所以才一直站在原地;有些球員是不清楚他自己沒有空檔卻,還「癡癡的」等隊友傳球給他;有些人是「自卑」的自以為是,然後不要去接球攻擊;有些人是一箱情願的站在原地,他在「等」隊友出手攻擊。以上等等都不是適當的「站」;也因為如此,在破解區域防守要領上,才有一句「不要在原地超過3秒鐘,而且走往沒有人去、且有威脅的地方」的走位原則。
二、站防守者旁邊:很多業餘球員除了前述站原地不動外,還特別喜歡站在「防守者旁邊」,他的理由部分和前述相仿,也有理由是說,想準備「卡位」搶籃板球;殊不知,彼時隊友只進行傳導伺機攻擊,並還沒有必要到,他要去「準備」卡位的動作。勤於走位、走到空檔區,讓防守者「疲於奔命」是改善這項缺失的首要關鍵;其次,分佈在區域防守空隙上(place the players in the zone gaps),則是改善這缺失的重要觀念。
三、在禁區站立毫無作用:許多業餘籃球選手在比賽過程,總喜歡「待」在禁區裡頭,他的理由是:不會投外線,所以待在此以期功能;還有是,他不擅於運球切入,所以只好待在禁區裡頭,看有沒有辦法搶垃圾籃板球。從牽制或者要去策應主打內外組合(insideout)等功能來說,假如都沒辦法達成、且又因為你進攻者「待」在禁區那裡,以致持球隊友會產生壅塞、而不便運球切入討論;空手進攻球員待在禁區這個僅有的、準備搶籃板球的功能似乎有待檢討。很明確要做什麼,例如居中牽制或策應,甚至和隊友打內外組合等,是克服此弊端要點;其次角色分工是解決辦法之一,為此,才有所謂內線球員與外圍球員之分。
四、空手走位速度過快:在空手走位過程,由於不瞭解所謂禁區「3秒鐘」的違例規則;所以,經過禁區瞬間出現空檔了,卻因為走位過快而快速的離開,以致失去有利契機,也是一般業餘球員時而可見的缺失。解決要點有四,一是,說明禁區3秒鐘規則的計數,那是1001、1002、1003這樣的3秒鐘,不是123這麼快的3秒鐘;其次告知,你要稍做停留,讓你的隊友「有時間」傳球給你;第三是,空手走位在經過防守者瞬間,要稍做停留、觀察有沒有獲得空檔機會;最後是,走位有沒有空檔自己要知道,不要做「白工」的空手走位,這就浪費體力了。
五、處於難以接球或無威脅位置:有許多球員打球、走位遇到空檔瞬間,總單方面思考,此時防守者沒注意到我,我有空檔,隊友為什麼不傳球給我?殊不知,隊友或許是傳球能力不佳、視野不足、他持球時位置不當等等,因而沒有傳球給空檔進攻球員,這是無可厚非。此時,你儘管出現空檔,你還必須多做考量隊友會不會失誤與,體恤隊友能力與苦衷等;尤其對手在佈置區域防守時,那是五個人頭、十隻手或者其他因素等干擾。所以,假如空檔了,隊友沒有傳球,告知他、體恤他。再者,無意義的走位到中圈附近等,走到毫無威脅的區域是另一種缺失;漫無目標走位、只想要接獲傳球是這種缺失的關鍵。因此,教育再教育,走到沒有人、卻可以馬上做接球投籃的地方,是首要觀念;其次,多做走後門也是要點。
六、空手走位不看球:很多業餘球員在空手走位時候,總一箱情願認為「我現在要做什麼」;因此,就算走位過程出現極大空檔,卻因為他要做什麼而不知道空檔,因而失去機會。例如他只想要去做掩護,眼睛不看球、專心的走位要去掩護;殊不知,走位瞬間卻因故而出現空檔,可是就因為他「沒看到球」,進而失去有利契機。解決方有有三,一是告誡、凡是空手走位,眼睛一定要「看球」;其次走位也可以走走停停,這是要用眼睛、觀察有沒有機會獲得空檔而接球攻擊;三是,就算要用眼睛不看球去做假動作,也要用「眼睛餘光」看球,並有所準備要接球攻擊。
七、運球想要做切傳:這部分其實包括業餘好手,如大學甲一級或高中甲一級選手都會擁有的「錯誤」觀念;他們總認為,區域防守看似對手眾多,尋求空檔不易,所以,讓我運球切入吸引防守後,再將球傳導給空檔的隊友。殊不知,運球技巧不佳、缺乏保護球技術、運球切入過程,對手在那裡都不知道,加上區域防守有如叢林林立、壅塞的地方;於是,掉球、被撥掉球等失誤問題屢見不鮮的發生了。解決方法是,教育球員破解區域防守時,最好在運球切入後,頂多只能「運二次球」這樣概念;其次是,打簡單一些,最好只利用防守者趨前(close out)對球施壓瞬間,做火車相閃、運一次球過人後,就出手攻擊、就將球傳導而出,這樣簡單的進攻概念;最後建議是,沒有充分的訓練,多用傳切、少用切傳。
八、原地運球想要一槍斃命傳球:很多選手打球總是一箱情願的思考說:我運球「等」隊友走位到空檔區,然後傳出一槍斃命的球給隊友,大部分都擁有這樣可笑、成功一定在我的錯誤觀念;所以,當球傳導到他那裡,就看見他眼睛注視著隊友,然後不斷原地運球,變成大家都在看他原地運球。解決這問題有四,一是告知,凡事、成功不必在我;二是多傳球、少運球;三是,3秒鐘沒機會就需要將球傳導出去,避免所有對手都「注意你」了,這將讓你的隊友失去很多機會;最後建議是「分享籃球(share the ball)」。
九、往沒有威脅區域走位:許多選手總擔心對手的阻絕(deny),被對方抄截傳球;於是,總往「安全」、沒有被抄截危機的地區走位,是常見缺點問題。解決這問題,建議空手走位者是「有所為」的走位;那不是漫無目的、也不是毫無威脅的走位,甚至於是往對手身邊這樣毫無意識的走位等等。空手走位要領是,往沒有人去的地方、而且是可以馬上做出接球攻擊的地方,那裡才是「理想」的走位地區。
十、每個人都趨向球走位:每人都想接球攻擊,是多數業餘球員的缺失;從教練學討論,缺乏角色分工、不能各盡其職、缺乏技戰術指導等是,這個問題發生的關鍵。因此,很多時候建議先行分配角色與任務,是此時要點;否則很多球員爭著要球,卻不知扮演牽制或掩護工作,或者不知扮演內線球員與外圍球員這樣的分工,球隊進攻的運作就難以圓滿完成了。其次,把握每次進攻的團隊運作戰術方向,諸如以2號、4號球員為主,主打內外組合(inside out),或者以3號、5號球員為主,主打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等等,也是解決這問題經常發生的關鍵;最後是和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的指導一樣,儘量鼓勵選手多做走後門(backdoor),這樣的走位威脅最大。
十一、空檔不敢出聲提醒隊友:有許多人打球,活似「小偷」;空檔出現,卻因為擔心被對手發現,因而在那裡「乾著急」,伸手、跺腳、氣的滿身汗可想而知。解決之道,一是,教育球員,告訴球員說:就是因為隊友能力不及,所以,才沒辦法去打職籃;他假如可以隨時發現你的空檔,他早就不當你的隊友囉。其次,叫出聲來,協助你的隊友;就算被對手發現、及時貼身防守也沒關係。因為防守者這一貼身,其他隊友就有可能出現空檔;三是請他激勵隊友,在練習運球時候「不要看球」。
十二、責怪隊友不傳球:隊友沒看到他的空檔,讓他等了老半天;為此,埋怨隊友不傳球給他。殊不知,許多業餘籃球選手,他不是不傳球給隊友,有很多時候是他「沒看到」隊友空檔,或者,他在彼時,因為位置或能力問題而不敢傳球;此時解決辦法是,有空檔的人要伸手做要球目標,或者大聲叫出來,甚至在事過境遷後,還要去提醒隊友等,提醒他下一次不要再犯,是解決問題的要領。
十三、不懂得利用各式傳球技巧:許多業餘球員打球,尤其面對密密麻麻的區域防守時候,總誤認為,對手不會「伸手攔截」;因此,比賽中直線傳球、雙手水平傳球等,就這般傳了出去。結果簡單可知,球被抄截、球被撥掉、球沒辦法傳導到隊友手上是時而可見;解決辦法一是,多教育球員利用地板傳球或高吊傳球;二是告訴球員要有敵情觀念;三是要告誡持球者,對手在那裡要知道,不可將對手當作隱形人。
十四、一箱情願在禁區收球:許多業餘籃球選手,總在習慣半場3對3比賽裡,運球急停再投籃,或者運球到禁區裡急停後,做投籃假動作再投籃等;殊不知,在全場5對5對打裡,尤其是對手採取區域防守裡,你運球到禁區急停,然後想要利用半場對打的思維處理球。結果,總在左、右、前、後都有防守者情況,這急停、收球、想要投籃,就變成危機四伏了;解決辦法有三,一是告誡球員,不能隨意收球;二是告誡球員,全場比賽中是儘量不要在禁區裡收球;三是告誡球員,非投籃或傳球時機不能收球。
以下為HoopChina網友「貓鐳」所加註,筆者稍做修改與補充。
十五、判斷不出聯防還是非聯防,或者是什麼類型聯防:這是關鍵,任何球員如果看出那時聯防都必須大聲提醒隊友,然後由控球後衛作出正確的進攻戰術指示;即使在5對5鬥牛不計算進攻時間的業餘球賽,每一次進攻時間都是倉促和寶貴的,破解不同的聯防,有完全不同的佈陣方式,即使同一種聯防也有完全不同的幾套戰術,這是必須瞭解的。要瞭解防守陣式,請單一箭頭做空手走位到對邊,另一箭頭輪轉出來,如此,即可瞭解對方防守類型。
十 六、過於機械地按照教科書的方法破聯防,沒有找到正確起手節奏,但一有空當就死板地倉促出手:對任何人來說,有空檔必出手是初學者的判斷;可是,傳接球質 量、射手當時的信心和球感、對方的壓迫程度、收球時機等都是影響投籃節奏的關鍵。除非在進攻權限時間即將用盡情況下,不然任何一次沒節奏的出手投籃,哪怕 面前空無一人、而且在進距離的射程內皆然,那都很難投進的;沒經驗的破聯防者經常犯這種錯誤,在沒有節奏的情況下,按照教科書的說法盲目出手。解決之道 是,教育球員有「責任感」的出手攻擊。
十七、進攻不得手時,沒有衝搶籃板:2- 3和2-1-2聯防的優點都是保護籃板和減少防守方的犯規;如果你進攻方讓別人(防守)打出預期效果,也就是你進攻方沒有安排衝搶進攻籃板球的球員,因而 讓對方輕易奪取防守籃板球,那麼,後悔的就是你自己。解決之道,教育球員因人、事、時、地、物來衝搶進攻籃板球,不要讓防守方輕鬆打球;適當的佈陣,包括 搶籃板球與預防快攻,這就是防守是由進攻開始的意思。
十八、過於依賴傳球搞定對手,不敢或者忽略自己應該有時突破:雖說破聯防需要更多傳導,但對某些聯防沒人突破還是不行;比如破2- 3聯防的45度後衛,和破解3-2或者2-1-2時的底線內線,突破上籃或者分球取決於實際情況;但完全不敢突絕對是錯誤。當對方防守緊,或者自己傳球質 量不高,或者接球者投籃把握不高時,利用補位的進攻輪轉作假動作,然後反方向切入是一種很好的突破方式,當然伴隨下來的是分球還是上籃就看你的實際情況 了。解決之道,就是教育球員,打球要隨時雍有三種威脅(triple threat),一是投籃威脅,二是傳球威脅,三是運球切入威脅,千萬不能只有單一威脅。
十九、過於盲目地突破:沒有在運球前,先想到自己突破的後果和大概的效果;任何開始運球都應該有目的,這無論對進攻盯人還是聯防,都是需要去遵守的原則。解決之道是教育球員,運球目的與時機要掌握,並且要瞭解自己所長,以及懂得解讀防守。
二十、起手不堅決:破2- 3時的兩個45度外線、破3-2時的空切後的底角邊線、破2-1-2及2-3時的罰球線中蜂,其實都有相應的短時間,但必須堅決出手投籃的機會,如果不按 實際情況找人傳球,讓該位置球員攻擊是會貽誤戰機的。聯防的起手空檔時間是很短的,而且該投時不投很可能會影響全隊信心和氣勢,隊友間也產生不信任感,該 投不投、最後搞到有人要倉促投籃,更影響進攻籃板的判斷。有責任感投籃,勇於承擔、不要永遠做個配角等的教育是解決之道。
二一、不要等到對手佈陣妥當再進行攻擊:不管怎麼說,如果全隊破聯防默契不佳,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對方打出聯防、加強快攻,這也就是快打戰術(earlyoffense)的「初衷」,也是孫子兵法裡的攻其不備菁華。
感情用事
人類常常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候,不過想想那只是瞬間需要別人來取暖罷了。
想想為何需要別人取暖,因為自己不夠"獨立",也就不可能會獨立思考,就被人拖著鼻子走,
就被氣氛或情境所冷到了,
氣氛通常是音樂,情境則是可能被閃到(路邊或看電影偶像劇都是)。
類似的,很多人一到深夜的氣氛就特別感到寂寞或無助,
聖誕節、跨年、情人節、生日就被商業化的情境所影響
誰規定的阿 要賺錢的當然要找點來炒阿 不然商人一天過一天 等景氣好 等世界大同 等均富卡嗎
PO這篇心情卻是很好 等我改天心情低落搞不好可以來看看,未雨綢繆!
獨立點吧
想想為何需要別人取暖,因為自己不夠"獨立",也就不可能會獨立思考,就被人拖著鼻子走,
就被氣氛或情境所冷到了,
氣氛通常是音樂,情境則是可能被閃到(路邊或看電影偶像劇都是)。
類似的,很多人一到深夜的氣氛就特別感到寂寞或無助,
聖誕節、跨年、情人節、生日就被商業化的情境所影響
誰規定的阿 要賺錢的當然要找點來炒阿 不然商人一天過一天 等景氣好 等世界大同 等均富卡嗎
PO這篇心情卻是很好 等我改天心情低落搞不好可以來看看,未雨綢繆!
獨立點吧
Monday, April 26, 2010
Sunday, April 25, 2010
消毒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國產牙刷,使用l-2個月,或2-3個月,牙刷毛就彎曲了。 而彎曲的牙刷毛不僅不容易刷淨牙縫中的食物殘渣,還會擦傷牙齦。 所以,發現牙刷毛彎曲了,應立刻換一把新牙刷。 另外使用時間過長的牙刷頭內易存留細菌。 所以一般建議每三個月更換一次牙刷。
毛巾應正確洗曬、定期消毒。 毛巾用完後要及時清洗乾淨,每星期消毒一次,晾掛處要通風,最好及時烘乾或曬乾。 最後,及時更換。 任何產品都有使用期限,毛巾為纖維織物,屬有機物,其使用期限一般為3個月。 消費者應根據使用時間及時更換。
提問人的追問2009-07-06 13:08
我知道要消毒就是不知道怎麼消毒啊?
回答人的補充2009-07-06 13:25
每次刷完牙後,要用清水將牙刷毛沖淨甩乾,將牙刷頭向上放入口杯中,讓其充分乾燥,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細菌或將牙刷放在鹽水或醋液中浸泡3分鐘,然後拿出來放置在通風處吹乾! 能夠有效地殺死牙刷上的殘留細菌。
毛巾消毒的各種方法:
日常生活中如不注意毛巾的衛生常常會沾染許多致病性微生物,如沙眼衣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及黴菌等,因此,應當經常消毒。 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
蒸煮消毒法:把毛巾先用開水煮沸10分鐘左右,然後再用肥皂水清洗,晾乾後就可以使用了。
微波消毒法:將毛巾清洗乾淨,折疊好後放在微波爐中,高溫運行5分鐘就可以達到消毒目的。
高壓蒸氣消毒法:將毛巾放入高壓鍋中,加熱保持30分鐘左右,就可以殺滅絕大多數微生物。
化學消毒劑消毒法:消毒劑可以選擇稀釋200倍的清洗消毒劑或0.1%的洗必泰。 將毛巾浸泡在上述溶液中15分鐘以上,然後取出毛巾用清水漂洗,將殘餘的消毒劑去除乾淨,晾乾後就可以再次放心地使用了。
毛巾變硬主要是水中游離的鈣、鎂離子與肥皂結合,粘附在毛巾上而造成的,長時間的污垢殘留積累也是變硬的一個原因。 要使其變軟,可以在1.5千克水中加30克純鹼或適量的柔軟劑煮10分鐘即可。 毛巾變油膩後,可用鹽水浸泡後再清洗。
補充:牙刷可用雙氧水或微波爐消毒
毛巾應正確洗曬、定期消毒。 毛巾用完後要及時清洗乾淨,每星期消毒一次,晾掛處要通風,最好及時烘乾或曬乾。 最後,及時更換。 任何產品都有使用期限,毛巾為纖維織物,屬有機物,其使用期限一般為3個月。 消費者應根據使用時間及時更換。
提問人的追問2009-07-06 13:08
我知道要消毒就是不知道怎麼消毒啊?
回答人的補充2009-07-06 13:25
每次刷完牙後,要用清水將牙刷毛沖淨甩乾,將牙刷頭向上放入口杯中,讓其充分乾燥,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細菌或將牙刷放在鹽水或醋液中浸泡3分鐘,然後拿出來放置在通風處吹乾! 能夠有效地殺死牙刷上的殘留細菌。
毛巾消毒的各種方法:
日常生活中如不注意毛巾的衛生常常會沾染許多致病性微生物,如沙眼衣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及黴菌等,因此,應當經常消毒。 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
蒸煮消毒法:把毛巾先用開水煮沸10分鐘左右,然後再用肥皂水清洗,晾乾後就可以使用了。
微波消毒法:將毛巾清洗乾淨,折疊好後放在微波爐中,高溫運行5分鐘就可以達到消毒目的。
高壓蒸氣消毒法:將毛巾放入高壓鍋中,加熱保持30分鐘左右,就可以殺滅絕大多數微生物。
化學消毒劑消毒法:消毒劑可以選擇稀釋200倍的清洗消毒劑或0.1%的洗必泰。 將毛巾浸泡在上述溶液中15分鐘以上,然後取出毛巾用清水漂洗,將殘餘的消毒劑去除乾淨,晾乾後就可以再次放心地使用了。
毛巾變硬主要是水中游離的鈣、鎂離子與肥皂結合,粘附在毛巾上而造成的,長時間的污垢殘留積累也是變硬的一個原因。 要使其變軟,可以在1.5千克水中加30克純鹼或適量的柔軟劑煮10分鐘即可。 毛巾變油膩後,可用鹽水浸泡後再清洗。
補充:牙刷可用雙氧水或微波爐消毒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