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lif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life.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y 7, 2012

個人理財-七成富翁甘願修鞋子


Ref: http://goo.gl/VzHZJ

商業周刊-理財-個人理財-七成富翁甘願修鞋子 而非買新鞋 (1/3)

富人消費必定一擲千金?研究顯示其實不然,許多富人反而常選擇修改衣服、換鞋跟,而不是買新衣、新鞋……。
荷蘭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她卻同時以節儉聞名,不但英文的「各付各的(go dutch)」是形容荷蘭人,甚至還被其他國家編造笑話消遣,如「四個荷蘭人進咖啡廳,點的是一杯水加四根吸管。 」
其實「富而節儉」不是荷蘭的專利,而是大部分富人們的共同特色,他們從不被欲望追著跑。專門研究百萬富翁行為的美國作家史丹利(Thomas Stanley),在其著作《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調查超過七百位資產淨值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富人,歸納後發現,這些富人其實非常節儉、懂得管理自己的欲望。
只把錢花在刀口上!事先擬定採購單,趁打折才出手
譬如,七○%的富翁會更換磨損的鞋跟,而不是買新鞋;他們雖買得起高級服飾,但他們卻不常這樣做,反而常逛二手服飾店;如果衣服尺寸不合,他們會拿去修改,而不是買新衣。
不只美國富翁才會等打折、收舊品,其他國家富人也一樣,瑞典宜家家具(IKEA)創辦人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就是一例。
身價高達新台幣九千三百億元的坎普拉德在《富比世》(Forbes)雜誌全球富豪榜高居第七,其財產是郭台銘的五倍,但他仍戴著一副老式眼鏡、穿著舊外套。不但如此,他也懂得廢物利用。不久前,瑞典當局為他建了一座雕像,出席剪綵儀式時,他把綵帶小心的折好交給當地市長,囑咐這綵帶還可以繼續使用。而他家裡的家具,也都是從宜家的大賣場買回來的;平常買東西時,他也都趁商店打折時才去。
大部分人到商店購物,都是興之所至,看到什麼就拿什麼。史丹利的研究卻顯示,富人採購日用品都會事先擬採購單,如某富豪夫婦採購方式是:把經常光顧的商店平面圖畫出來,標出各商品的位置,若家裡哪項日用品用完了,就在圖上標出來,採購時就以這份圖當清單。此外,他們也會根據折價券與特價品來決定採購,這樣做既可省時,也不會浪費錢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
§
偏好最省錢的活動!和家人聚會、找稅務專家學節稅
富人們的日常活動,大部分是「省錢活動」。如他們過去一個月最常做的日常活動,不是逛百貨公司血拼,而是「和家人聚在一起」。因為當你看小孩比賽時,就不可能同時去逛名牌店;當你跟小孩玩時,就不能去賭場,這就是「省錢活動」的意義。
過去十二個月,富豪閒下來時最常從事什麼活動?很多人可能會猜到國外度假,或是到賭場賭錢。事實上,富人反而很少做這些奢華活動,排名第一的活動是「請教稅務專家」︱︱八五%的富人會找稅務專家諮詢。他們每年要繳大筆稅,所以他們知道請教稅務專家的好處,即使只有節稅五%到一○%,小孩的教育費用就有著落了。
「財富不是屬於擁有它,而屬於享受它的人。」這句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名言,提醒人們除了追求財富,也要重視健康。美國百萬富翁裡,有六四%的人經常運動。
不過,現代休閒產業不斷灌輸人們「要健康就得花錢」,所以人們得繳錢入會員、上健身中心,或是花錢練氣功、做瑜伽、打太極,運動時也要穿得越來越時髦。光是德國,每年花在健身中心的錢就有三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億元),相當於加勒比海島國格瑞那達(Grenada)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
司機與女傭,免!出門坐公車,家務事自己動手做
但運動時其實只需要新鮮空氣和活動筋骨就夠了,一雙舊球鞋、破運動衫、運動褲就可以在公園裡跑個痛快,根本不用花錢在健身房裡用跑步機。一般上班族或許沒時間跑步,但研究顯示,爬樓梯效果跟跑步一樣,不但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良方,而且一毛錢也不用花。
§
美國流行樂壇天后瑪丹娜(Madonna),早就注意到爬樓梯的好處了。即使年收入超過新台幣十億元,每次她巡迴演唱,從不使用下榻飯店的健身設備,而是請飯店經理把樓梯間空出來,十五分鐘就夠了,讓她可以在樓梯間裡上下跑動。
所以,儘管瑪丹娜到今年八月就滿五十歲,但她還能在短短兩個月內連開二十場演唱會,體力之佳讓許多年輕人瞠乎其後。
富人出門也未必開名車,例如前面提到的宜家家具創辦人坎普拉德,平日最常坐的交通工具是公車,某次參加高級宴會,警衛還把坎普拉德擋在門外,因為他們看見他從公車下來。
至於富人們的家,一般人以為必是僕役如雲,不過史丹利研究美國富人,發現他們很少雇請女傭。另一個例子是二○○三年去世的瑞士羅氏藥廠(Roche)創辦人孫女維拉.霍夫曼(Vera Oeri-Hoffmann),她生前持有該公司半數以上股票,身價達百億瑞士法郎,但這位女富豪生活卻十分儉僕,家裡未雇請女傭,平日家務也都親自動手。
被尊為「最偉大的匈牙利人」的十九世紀瑟切尼(Szechenyi)伯爵曾說:「如果你有三百塊錢,要花錢時,你一定要當作自己只有三十塊錢。」許多富人未必聽過這句話,但他們的行為卻幾乎完全符合此一準則,原因無他,因為他們都比一般人更懂得管理自己的欲望
§
富人消費必定一擲千金?研究顯示其實不然,許多富人反而常選擇修改衣服、換鞋跟,而不是買新衣、新鞋……。
荷蘭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她卻同時以節儉聞名,不但英文的「各付各的(go dutch)」是形容荷蘭人,甚至還被其他國家編造笑話消遣,如「四個荷蘭人進咖啡廳,點的是一杯水加四根吸管。 」
其實「富而節儉」不是荷蘭的專利,而是大部分富人們的共同特色,他們從不被欲望追著跑。專門研究百萬富翁行為的美國作家史丹利(Thomas Stanley),在其著作《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調查超過七百位資產淨值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富人,歸納後發現,這些富人其實非常節儉、懂得管理自己的欲望。
只把錢花在刀口上!事先擬定採購單,趁打折才出手
譬如,七○%的富翁會更換磨損的鞋跟,而不是買新鞋;他們雖買得起高級服飾,但他們卻不常這樣做,反而常逛二手服飾店;如果衣服尺寸不合,他們會拿去修改,而不是買新衣。
不只美國富翁才會等打折、收舊品,其他國家富人也一樣,瑞典宜家家具(IKEA)創辦人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就是一例。
身價高達新台幣九千三百億元的坎普拉德在《富比世》(Forbes)雜誌全球富豪榜高居第七,其財產是郭台銘的五倍,但他仍戴著一副老式眼鏡、穿著舊外套。不但如此,他也懂得廢物利用。不久前,瑞典當局為他建了一座雕像,出席剪綵儀式時,他把綵帶小心的折好交給當地市長,囑咐這綵帶還可以繼續使用。而他家裡的家具,也都是從宜家的大賣場買回來的;平常買東西時,他也都趁商店打折時才去。
大部分人到商店購物,都是興之所至,看到什麼就拿什麼。史丹利的研究卻顯示,富人採購日用品都會事先擬採購單,如某富豪夫婦採購方式是:把經常光顧的商店平面圖畫出來,標出各商品的位置,若家裡哪項日用品用完了,就在圖上標出來,採購時就以這份圖當清單。此外,他們也會根據折價券與特價品來決定採購,這樣做既可省時,也不會浪費錢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不知不覺的壞習慣 | 專欄 | iThome online

不知不覺的壞習慣 | 專欄 | iThome online

不知不覺的壞習慣 | 專欄 | IThome Online

吳俊瑩
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政大EMBA國際金融組肄業、瑞士歐洲大學企管博士班肄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行銷副總。


許多成功的經營者,都曾提到要透過養成好習慣來提升企業競爭力,例如成本節省以及流程精簡等等。大多數的好習慣一開始可能與員工本來的做法有出入,因此需要紀律與教育訓練來矯正,並且透過觀念的培養,讓員工能夠更進一步地自我提升。不過隨著企業逐漸變大,經營者看不到那麼多細節的時候,很多壞習慣就不知不覺地跑出來了。
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周會。周會常常會造成一種習慣,不管大事小事,都以「每周一次」的周期來進行,就算是一天就完成的任務,可能也會延後到下星期的周會才報告,遇到的問題也會累積到周會才來決定,這樣子是好是壞呢?對於企業而言,訊息的流動不夠及時就有可能造成問題,輕則執行效率緩慢不彰,重則危機處理失靈。有很多可以及時敲長官辦公室的門請示的事情,卻因為「反正每星期都要周會,也不能沒有東西報告」的想法,於是乾脆累積起來等周會時再一起請示。可是卻沒有想到,參與周會的人大多數可能都跟這件事情無關,結果平白浪費大家的時間。

如果企業一有事情就立刻開小會議討論,速戰速決;周會則只針對大部分的人的事情來討論,這樣不但決策能靈敏有效率,也不會浪費大家的時間。我們對於會議效率的問題之所以不知不覺,乃是因為自己身處其中,而且習慣於這種節奏與速度。有專家統計,從周會上面談的事情,就可以判斷這個公司賺錢還是虧錢,準確度高達80%。因為周會上談的是「重要的事」還是「細碎小事」,兩者累積起來的差異非常驚人。

即使是聰明的老闆,也常常會養成員工部分失能的壞習慣。為什麼我們會要求領導人學習「傾聽」呢?因為我們需要激發出員工的智慧,培養員工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進而發揮創意。老闆心裡面即使有答案,最好還是不要說出來,透過循循善誘培養員工具備自動自發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上員工的答案可能跟老闆不同,而且效果可能更好。如果老闆的idea總是最好,那麼員工會養成一種「靠邊站」的習慣,反正等老闆聖明的裁示就好,幹嘛動腦筋呢?可是如果老闆忍一忍,儘管員工的答案只有50分,透過鼓勵、讚許、開導,就會逐漸進步,最終可以成為優秀幹部。反之,再如何優秀的幹部,遇到凡事自己做主的老闆,也會漸漸腦殘,只要老闆不在,事情就會出錯。

每個企業經營者都想要追求卓越,這必須要透過培養好習慣來達成。節省成本與品質改善是基本功,這需要藉由制度養成習慣來改善。如果我們不管在任何場合,都「持續」提示員工「思考一下怎樣做比較節省?」或者「幫公司省錢就是幫自己加薪」的觀念,員工自然會養成想一下成本的習慣。「持續」性的洗腦對於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提升品質的習慣也是如此,必須要從上到下都用行動來持續重視,才有辦法改善。一個「好麻煩,沒關係」的念頭,就足以讓公司嚴重損失。

衝擊企業運作的另一種不良習慣,是分不清誰來做比較好,以及員工無法管好自己的產出品質。這種情況也常常發生在供應商與企業之間,如果我們的進貨檢驗人員並沒有堅持不良率在某個數值以上就全部退貨,漸漸地供應商可能會有惰性:「乾脆自己不做出貨檢驗」,反正被抓到也不會退,出了問題只要去換去修就好。企業內部工作流程也常發生這種現象,上游的人沒有控管好,結果下游的人很累很辛苦,出了錯還要挨批。

缺乏「可行性分析」是專家指出當前企業主管最大的壞習慣,反映在員工的眼中就是「決策品質不佳」。任何的任務都需要survey,逐步收斂或者實驗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才有辦法確認可行性。不過根據調查,有60%的企業主管並沒有可行性分析的概念,拿到任務就分派出去,這樣子可能會造成企業資源嚴重浪費,如果我們能把10件事情分析到確認其中有3件事情可行,那麼可能只要交代3個任務就好;反之, 10個任務如果都try-error的成本不但很大,還會造成「員工很努力」的錯誤現象,讓上頭的人喜歡並鼓勵這種行為,從而更加忽略成本的損失,直到不可收拾為止。

習以為常的事情,我們往往選擇接受而不是質疑,因為「以前就是這樣做啊!」一個曾經歷過幾次創業失敗,最後才谷底翻身的長輩告訴我,過去,他總是凡事都問員工why?員工或是他自己總是會給出理由,但他沒辦法逐一判別理由的好壞,於是團隊士氣與產品品質就是提升不起來。後來有人告訴他,不要問why,改問how,尊重員工專業並且正面有耐心地予以肯定與鼓勵,主管的責任不是給予員工挫折,而是設定目標與員工一齊尋找方法。人們都是有框架心理的,如果我們心理上認定「我就是要追求卓越」,並尋找辦法、正向思考與正向溝通,每天向上一點點,一年下來就進步很多。後來我們會發現,阻擋我們成功的可能不是競爭對手,而是我們那些不知不覺的壞習慣。

Sunday, January 30, 2011

大郭座右銘

◎投球是一件輕鬆的事,不要投得太沉重。

◎贏球的絕竅是「靜」,保持冷靜的頭腦,要冷靜到自己都會怕的程度。

◎凡事親自做給大家看,哪怕從最小、最不起眼地方做起。

◎沒有準備好之前,不要去做其他的事情。

◎球要打得好、書也要讀得好,是球隊練習的最高原則。

◎我不想輸給自己,輸,就是管理自己管理得不好。

◎當投手不難,就是會投、敢投,加上努力研究而已。

◎要能吃苦、勇於訓練和敬業精神,並發揮敬業精神,才是一個選手級的棒球人。

◎比賽就像人生,如果不好好重視,就等於對不起人生。

◎規畫出目標,登高望遠的按部就班前進。

Monday, August 16, 2010

job attitude

當時公司招了大批應屆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的新新人類。平均年齡25歲。那個新的助理,是經過多次面試後,我親自招回來的一個女孩。名牌大學本科畢業,聰明,性格活潑。私下裡我得承認,我招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學裡優秀的表現之外,還因為她寫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寫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來長髮飄飄,多麼女性化的一個姑娘,一手字卻寫的鏗鏘倜儻,讓我對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手把手的教。從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學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練。跟各位同事也相處的頗融洽。我開始慢慢的給她一些協調的工作,各部門之間以及各分公司之間的業務聯繫和溝通讓她嘗試著去處理。

開始經常出錯。她很緊張,來找我談。我告訴她:錯了沒關係,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問題了,來問我,我會告訴你該怎麼辦。仍然錯。又來找我,這次談的比較深入,她的困惑是,為什麼總是讓她做這些瑣碎的事情?我當時問她:什麼叫做不瑣碎的工作呢?

她答不上來,想了半天,跟我說:我總覺得,我的能力不僅僅能做這些,我還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談話,進行了1小時。我知道,我說的話,她沒聽進去多少。後來我說,先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識性錯誤的發生。然後循序漸進罷。

半年以後,她來找我,第一次提出辭職。我推掉了約會,跟她談辭職的問題。問起辭職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課優秀,沒想到畢業後找到了工作,卻每天處理的都是些瑣碎的事情。沒有成就感。我又問她:你覺得,在你現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沒有意義的最浪費你的時間精力的工作,是什麼?她馬上答我:幫您貼發票,然後報銷,然後到財務去走流程,然後把現金拿回來給您。

我笑著問她:你幫我貼發票報銷有半年了吧?通過這件事兒,你總結出了一些什麼資訊?

她呆了半天,答我:貼發票就是貼發票,只要財務上不出錯,不就行了唄,能有什麼資訊?

我說,我來跟你講講,當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時候,我從財務被調到了總經理辦公室,擔任總經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跟你現在做的一樣,幫總經理報銷他所有的票據。本來這個工作就像你你剛才說的,把票據貼好,然後完成財務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其實票據是一種資料記錄,它記錄了和總經理乃至整個公司營運有關的費用情況。看起來沒有意義的一堆資料,其實它們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經營和運作。於是我建立了一個表格,將所有總經理在我這裡報銷的資料按照時間,數額,消費場所,連絡人,電話等等記錄下來。

我起初建立這個表格的目的很簡單,我是想在財務上有據可循,同時萬一我的上司有情況來詢問我的時候,我會有準確的資料告訴他。通過這樣的一份資料統計,漸漸的我發現了一些上級在商務活動中的規律,比如,哪一類的商務活動,經常在什麼樣的場合,費用預算大概是多少;總經理的公共關係常規和非常規的處理方式。等等等等。

當我的上級發現,他佈置工作給我的時候,我會處理的很妥貼。有一些資訊是他根本沒有告訴我的,我也能及時準確的處理。他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資訊來源。

漸漸的,他基於這種良性積累,越來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漸漸的,一種信任和默契就此產生,我升職的時候,他說我是他用過的最好用的助理。

說完這些長篇大論,我看著這個姑娘,她愣愣的看著我。我跟她直言:我覺得你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有用心。在看似簡單不動腦子就能完成的工作裡,你沒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她不出聲。但是收回了辭職報告。

又堅持了3個月,她還是辭職了。這次我沒有留她。讓她走了。

後來她經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訴我她的新工作的情況。一年內,她換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堅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說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05年的時候,她又一次辭職了。很苦惱,跑來找我,要跟我吃飯。我請她去寫字樓後面的商場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說: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所謂的職業生涯,其實你很難預測到你將來真正要從事什麼工作,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學裡學的專業有關。大多數人,很有可能將來所作的工作,跟他當初所學的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從22歲大學畢業在26歲之間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養成了怎麼樣的良好的工作習慣。這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指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是否學會了如何用最快的時間接受新的事物,發現新事物的內在規律,比別人更短時間內掌握這些規律並且處理好它們。具備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長為一個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願意用那些用起來順手的人。當你具備了被人信任的基礎,並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表現出你的踏實,聰明,和細緻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就會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交代清楚並且能被你順利完成的工作,誰願意說三句話甚至半小時交待一個怎麼都不明白的人呢?溝通也是一種成本,溝通的時間越少,內耗越少,這是作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當你有比別人更多的工作機會去接觸那些你沒有接觸過的工作的時候,你就有了比別人多的學習機會,人人都喜歡聰明勤奮的學生,作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個新手,大多數新手,在這四年裡,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這四年的經歷,為以後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輕時走彎路,很多人覺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沒什麼了不起。然而就是這些簡單的工作,循序漸進的、隱約的,成為今後發展的分水嶺。

漫不經心的對待基層工作的最大的損失,就是將看似簡單的事物性處理方式,分界成為長遠發展的能力問題。

聰明的人,總是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時間長了,他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抱怨那些看起來資質普通的人,總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運。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會討領導歡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響心態。所謂的懷才不遇,有時是這種情況。

工作需要一個聰明人,工作其實更需要一個踏實的人。在聰明和踏實之間,我更願意選擇後者。

而踏實,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條件沒有太大關係。

這是無意間在同學空間看到的一篇文章,覺得說的很好。就COPY 了過來。描述的都是現代社會新人對工作的態度,或者心理。包括我自己在內,看著看著孔乙己的感覺就出來了。如果想向前邁進,不要覺得是大才小用了自己,也不要去計較,更不要去嫉妒。請放下心裡的疙瘩,用心的做吧!!

Sunday, August 8, 2010

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杯飲料~~檸檬水 @ Selina 幸福筆記 :: 痞客邦 PIXNET ::

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杯飲料~~檸檬水 @ Selina 幸福筆記 :: 痞客邦 PIXNET ::

1.強化記憶力
根據美國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維他命C和維他命E的攝取量達到均衡標準,有助於強化記憶力,提高思考反應靈活度,檸檬具有抗氧化功效的水溶性維他命C類的食物, 因此一天一杯檸檬汁有助於保持記憶力,且對身體無任何副作用,是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的健康食品。


2.改善骨質疏鬆
檸檬中的檸檬酸能使鈣易深化並能螯合鈣,可大大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增加人體骨密度,進而預防骨質疏鬆症。就是常吃含維他命C豐富的檸檬、柚橘類水 果。基於檸檬對人體的血液循環以及鈣質的吸引,非常有幫助。這可是有實驗證明,


3.達到美容效果
檸檬可說是女性的水果,因它能安胎,故稱「宜母子」。它又能美顏,因其檸檬酸能 去斑、防止色素沉著,內服外塗均有效果。在國外的美容專家稱其為美容水 果,認為檸檬汁可以潔膚美容,防止及消除皮膚色素的沉積(即是去斑),能令肌膚光 結細膩。

建議你〝內服〞還要〝外用〞,防曬和基礎的保養是很重要的喔。



●消除便秘良方--檸檬水
  材料:新鮮檸檬一個、溫開水一杯。
  作用:將檸檬擠出汁加入溫開水中,早上醒來空腹飲用。若覺太酸,可隨意添加蜂蜜或果糖調味。
  功效:可排腎毒、通便。

  早上起床後,正是胃部最敏感的時刻,胃部送入食物後,就會引起大腸催便之收縮運動,是催起便意的最好時刻。
  含有豐富維他命C的檸檬,正是催促排便的催化劑,早上空腹飲用自製的檸檬水,不但可以解決便秘之苦,還可以排除腎毒,亦有美白肌膚的作用,愛美的女性朋友不妨一試。

  此外,剩下的檸檬皮放在冰箱裡可以除臭;裝在絲襪裡面,吊掛在衣櫥或是房間內,還可以變成天然的芳香劑。

多喝檸檬汁或檸檬水多喝檸檬汁或檸檬水~保持充沛的體力!

檸檬很酸,一般人都錯把檸檬當成酸性食品,其實不含糖的檸檬汁與檸檬水是對身體吸收很有幫助的鹼性食品。

檸檬富含維他命C、鈣,能有效改善感冒、血管病變、出血性疾病。檸檬可增強消化、食慾不振、體力倦怠、減肥解酒、切片敷臉有消脂美容之效。

多喝檸檬汁對身體真的是粉好哦!骨頭不好,醫生也是這麼說的!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每天喝一顆現榨的原汁,但必須在5分鐘內立即喝完以免氧化,怕酸的人,可在原汁中加點鹽,想減肥的人,可以加入養樂多一起飲用!但萬不可加糖,因為糖一加入原本的鹼性立即變化成為酸性。

一般上班族,大都屬於外食一族,之於蔬果、維他命C的攝取量都明顯缺乏,經年累月對身體健康當然是有害無益!該怎麼補,其實日常生活來!

多喝檸檬汁來補充,若是一天七大杯(每杯250c.c)檸檬水也行!

Saturday, May 29, 2010

(綜所稅)可以不報綜合所得稅嗎? - 理財大學 - Yahoo!奇摩理財

(綜所稅)可以不報綜合所得稅嗎? - 理財大學 - Yahoo!奇摩理財
(綜所稅)可以不報綜合所得稅嗎?

假如你從來沒報稅過,當你看到密密麻麻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書,很可能會萌生怯意,心裡想著:能不能不報稅?可不可以免去報稅的麻煩?答案是:確實有人可以不需要報稅,但你很可能不屬於這種人。按照目前稅法的規定,只有兩種人能夠免稅:(1)在台灣「完全」沒有收入的人;(2)在台灣有收入,但「應稅所得」(也就是應課稅的收入)太低的人。除此之外,只要你目前住在台灣且有收入,不管你是台灣人或外國人,都得報稅。

【需要報稅的兩種人】

1. 在台灣有收入的中華民國國民

稅法規定,「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都必須依法於規定期限內申報綜合所得稅。總之,只要你有中華民國身分證,而且在過去一年內有收入,你有極大可能是無法「倖免」的。

2. 在台灣有收入的外國人

現在有很多人持有外國護照,也有很多外籍人士在台灣,在稅法中,不管你目前是哪國人、不論你有沒有台灣身分證,只要住在台灣、在台灣有收入,都算是「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稅還是得照繳。

【不需要報稅的兩種人】

1. 在台灣完全沒有收入的人

台灣的稅法是「屬地主義」,也就是說,只有「屬」於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取得的收入,才需要課稅。例如,過去一整年你都在國外遊學,在台灣完全沒有收入,不管你此刻人是否在台灣,都可以不必申報,就算你遊學期間在國外打工,不管賺了多少錢,也還是可以不必申報。

2. 在台灣有收入,但收入太低的人

台灣的稅法中規定:年度總收入低於當年度「免稅額」與「標準扣除額」總和的人,可以不必報稅。如果你有扶養親屬,免報稅的門檻也會不同。不過,你不必計算,下表已經替你計算出今年度免申報標準,如果你的所得低於表中金額,就可以不必報稅。

【什麼叫做屬地主義】

前面提到的「屬地主義」,其實是有錢人最常使用的節稅方法之ㄧ,對於每個人的理財都有影響,因此建議你稍作了解。一般而言,目前世界各國的稅制主要有3種:(1)屬人主義、(2)屬地主義、(3)屬人與屬地主義並行。在採取屬地主義的台灣國人來自國外的「所有」收入(包括投資的收入在內)都是不需要繳稅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台灣買國內基金所賺到的錢,必須併入年度總所得稅申報,但如果你投資的是國外基金或股票,不管賺多少錢,都可以免稅。因此,不少台灣的有錢人,透過投資國外的股市,或是購買國外的共同基金來節稅。

1. 屬人主義

就是以「人」為課稅的依據,也就是說,只要是「屬」於該國國民的收入,不管收入來自哪個國家,都得課稅。

2. 屬地主義

只要是「屬」於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取得的收入,都需要課稅。以台灣來說,這包括了兩種人:(1) 在台灣有收入的中華民國國民;(2) 在台灣有收入的外國人。

3. 屬人與屬地主義

也就是上述兩種的綜合,是屬於「通吃」型的稅制;第一,所有在境內取得的收入,全部都要報稅,不管你是哪一國人;第二,所有國民的收入都要報稅,不管收入來自哪個國家。

【哪些人不必申報】


Wednesday, May 12, 2010

臺北市國稅局-91-99年度稅率級距表

臺北市國稅局-91-99年度稅率級距表

單身上班族年薪不到26.2萬 免報所得稅

2010-05-04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張雅惠】
上班族如果單身,去年年薪不到26萬2千元,不用申報綜所稅;已婚夫妻,但只有一人上班,屬於「單薪」的上班族,去年年薪不到42萬,也不用報稅。不過,國稅局提醒,如果所得不到申報門檻,但卻可以退稅,還是要申報。

去年初,無薪假橫掃各產業,上班族沒班可上,形同變相減薪!算一下,如果單身的上班族去年年薪不到二十六萬兩千元,沒有申報扶養親屬,五月份可以不用申報綜所稅,因為扣掉人人都有的免稅額八萬二、選用標準扣除額七萬六、以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十萬四千元之後,所得淨額已經是負數,根本不用課稅;如果是已婚夫妻,但只有一個人上班,免稅額多了沒上班的配偶、夫妻標準扣除額也提高一倍到十五萬兩千元,薪資扣除額一樣十萬四,年所得不到四十二萬也不用報稅。不過,台北市國稅局大同稽徵所股長許瓊尹說,如果有稅可退,還是要申報。

「比如說,他單身,還有利息收入,他也有買股票,股票(股息)收入當中,有一些可扣抵稅額,或者他有其他的租金收入,有扣繳稅款;例如年薪加起來只有二十萬,股息五、六萬,加起來不到二十六萬兩千元,可是股利和利息他有扣繳稅款和可扣抵稅額,他要有申報才可以扣除」

如果不是上班族,少了十萬四的薪資特別扣除額,單身又沒有申報扶養親屬,去年年收入不到十五萬八千元不用申報,有配偶但沒有申報受扶養親屬,年收入不到三十一萬六千元也不用申報。

公告99年度綜合所得稅課稅級距金額、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之金額

財政部近日公告99年度綜合所得稅課稅級距金額、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之金額如下:

一、免稅額:每人82,000元;年滿70歲之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直系尊親屬其免稅額為123,000元。

二、標準扣除額:納稅義務人個人扣除76,000元;有配偶者扣除152,000元。

三、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每人每年扣除數額以104,000元為限。

四、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每人每年扣除104,000元。

五、綜合所得稅課稅級距及累進稅率如下:(如附表)
  財政部表示,綜合所得稅之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之金額,依所得稅法第5條第1項及第5條之1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至於課稅級距金額依98年5月27日修正公布同法第5條第3項規定,其按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程度調整之門檻,業由10%調降至3%。99年度上開各項金額除課稅級距調整外,其餘均維持98年度之金額,該部說明如下:

(一)課稅級距:
  98年5月27日修正公布所得稅法第5條第2項,將綜合所得稅稅率6%、13%及21%分別調降為5%、12%及20%,另課稅級距金額除適用5%之上限金額調高為500,000元外,其餘級距則維持98年度金額,並自99年度施行。財政部於辦理99年度級距金額公告作業時,由於98年度金額之上次調整年度為97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1.12,與99年度適用之指數104.64相較,上漲3.48%,已達修正後應行調整之標準(3%),其中最低之第1級距金額原即應以98年度之410,000元按物價指數上漲程度計算調整為420,000元,因較前述所得稅法修正自99年度適用之金額500,000元為低,故以修法後之金額500,000元為99年度最低級距適用之金額,至其餘級距金額仍按物價指數上漲程度予以調整。

(二)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之金額:
上述免稅額等金額,上次調整年度為98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105.11,與99年度適用之指數104.64相較,下跌0.45%,未達應行調整之標準(3%),免予調整。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述99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項金額之調整,納稅義務人於100年辦理99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適用。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綜合所得稅節稅手冊-免稅額篇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綜合所得稅節稅手冊-免稅額篇

##HIDEME##